


熟悉钟表的你,一定曾经听过国际权威传媒 Hodinkee.com 的大名,他们的创办人、同时也是核心人物Benjamin Clymer近日特别发表一篇文章说明Hodinkee的未来发展,他说:「It looks a lot like its past, and I think you’re going to like it.」

国际权威钟表传媒Hodinkee创办人Benjamin Clymer近日特别发文说明公司的未来发展。 看全文

五年前Benjamin Clymer与葛莱美歌手John Mayer拍摄的《Talking Watches》影片,在YouTube拥有526万次观看数。
过去的Hodinkee是什么样子的呢? 它以来自藏家端的市场观点、品牌历史的深度介绍、以及款式的客观评论等优质内容而备受赞誉,最重要的是,Hodinkee对于腕表收藏文化有着一定程度的推动,它代表一群拥有出色品味、社经地位、并以此自豪的New Yorker的嗜好以及热情所在。
对于一般人来说他们的内容是否有些距离感? 是否不太容易理解? 这自是当然,因为无论学养知识或是经济条件,拥有高级钟表本来就具有一定门槛,但这种hardcore的高度也因此让Hodinkee创造出一种氛围,成为具有号召力的传媒品牌。
近年他们尝试加倍发展腕表零售业务,平台风格更fashion、更往大众靠拢,经历高层人事异动,接着许多初期的核心人物例如Stephen Pulvirent、Cara Barrett、Jack Forster、Joe Thompson等人纷纷离开,关于裁员、大幅缩编等传闻四起。

传统技术挂担当的Jack Forster约在2022年离开Hodinkee到WatchBox,当时引起一阵譁然; 目前在WatchBox母公司The 1916 Company的平台可以看到他稳定供稿。

今年2月时他们曾推出Reels短视频Daily Recap,大约更新至3月初左右,后来因W&W表展开始,且大量专注于Hodinkee Radio的录制,Daily Recap(以及managing editor Danny Milton)就下线了。
显然这番转型的结果是不够理想的,否则Benjamin Clymer也不会强调将再次专注于内容制作,并停止新增上架Hodinkee与Crown &Caliber的二手表,现代新表的零售业务也不会再新增款式; 与品牌的合作表款则会持续。 也就是曾经从媒体转型为电商的Hodinkee,现在再度回归媒体平台本质。

Hodinkee现正展开“Last Chance Sale”,部分表款、表盒以及配件都有折扣。 去看看

Hodinkee与TAG Heuer合作的最新款式Carrera Chronograph Seafarer,可显示潮汐信息。 表款信息
Ben Clymer文章一出,底下的留言几乎是一面倒好评,以Hodinkee团队的水平,要做出质感、品味与深度兼具的内容绝对不是问题。 但是面对现在的数字时代,「原本的」Hodinkee就一定能够生存吗? 当中真正能够变现、足以支撑传媒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曾经的核心读者群,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平台的流量? 早期一位编辑可以花费十天半月撰写一篇文章,现在的传媒只要一天没有更新社交平台,世界/算法就几乎要遗忘你了; 优质的内容值得掌声,可惜的是声量并无法支付开销。

Clymer发文后,Hodinkee第一个「复活」的单元是停更三年的“BRING A LOUPE”,以选品概念介绍eBay以及其他网络平台销售的vintage款式。 预计周更。
理想性以及商业化总是拉锯; 更残酷的是,读者的理想、传媒的理想甚至品牌aka客户的理想又是不同。 最后,当然要特别致意看到这里的您,因为这代表您对我们的支持,正是这份支持让我们还拥有持续下去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