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变并不一定是坏事,尤其在这个环球逆境之下,不变应万变可能是站得更稳的方法,因为世上有一种美被称为「择善固执」,就像制表师从以前到现在都一直坚持传统地追求准时的精神。苏丽钟表总经理陈国华(Peter)就在这花花世界中,坚持以最传统、直接的方式把最好的腕表推出于人前。

苏丽钟表于1963年创立,初期名为苏丽表行,是由李栋先生创立,公司最初设立于九龙总统酒店,直到1988年,正式成为苏丽钟表有限公司,并迁移到尖沙咀弥敦道地铺继续经营至今。经过半世纪的坚持,苏丽钟表已成为香港数一数二高级钟表授权零售商之一,主要出售Rolex、Tudor及Patek Philippe。「这就是苏丽钟表的故事」Peter微笑说着,「苏丽钟表发展到今天,已是第二代的事业,我很高兴公司可以持续稳定地发展。」

我问Peter苏丽钟表是如何与香港经历这么多风雨,仍然可以屹立不倒,他没有许下豪高壮语,自夸自擂,反而谦虚朴实地回答:「或许是是因为务实吧。」Peter看着自己手上的腕表,再说:「每一件物品都有它的故事,腕表也有它独一无二的历史,很多顾客都因为爱听故事而爱上那枚腕表。我们公司就是喜欢跟客人说故事,面对面地把每一枚腕表背后的故事及资讯传递给客人们。」是的,为什么我们总喜欢走入实体店消费?因为有很多感受在网络世界是得不到的。「我知道今时今日很流行线上销售,以智能电话远距离推介腕表,但你们不觉得这样其实很闷吗?客人们仿佛只在有目标地找寻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发掘自己可能会喜爱的款式,沟通变得很单向。所以苏丽钟表仍然亲身亲体验销售为重点,邀请客人亲临店铺,然后着重人与人交流,说说腕表的故事,谈谈某品牌近年的发展等,从沟通发掘更多可能性。我相信这样的购物模式会更令人享受。」Peter强调苏丽钟表销售的不单是高级腕表,更是一种以客人为本的亲切感。

不过理想归理想,现实又是另一回事,面对全球性的疫情肆虐,要不变应万变,谈何容易。「钟表市场在香港一直都非常炽热,但这次新冠肺炎来袭,可说是把之前累积的,一下子推倒重来。说得准确一点,目前是推倒了,何时重来?怎样重来?我们都不知道。」毕竟Peter走过了钟表业多个时代,眼见目前一个疫情把行业推落谷底,如斯起伏,实在令人可惜。「根据我们的统计,苏丽钟表在疫情前占了七成的生意都是来自于外地人,当中极大部分都是内地游客。疫情令外地人难以过来香港,我们的生意当然有被影响,但我相信只要挨过了,就会出现曙光。」我问:「你有信心内地游客会重振香港的钟表业吗?」他笑笑说:「一切都不同了,这次疫情令到香港整个零售市场的发展『大洗牌』,客人的类别、消费模式、喜好等,我们都无从预测,疫情后内地人仍然相信香港市场吗?我们都不知道,可能之后香港钟表业不再主力依靠内地人,而是东南亚区如缅甸、柬埔寨等,这些地方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亦是我之后想把客人范围扩展到这些地区。我有信心怎样变化也好,香港的钟表业仍然有一定的优势。

我想Peter所指的「优势」,就是苏丽钟表那「坚守」的精神。不少表行及钟表品牌近年都投入互联网的世界,经营线上销售,即使数百万一枚的顶级复杂时计,仍然在网上进行交易,Peter并不反对这种新时代的做法,「这是大势所趋,这亦的确有助把卖表生意推向更广阔的层面。」不过Peter一直强调苏丽钟表是一个传统的品牌,着重与客人的交流与了解,尤其在讯息万变的今天,更遑论几年后的潮流,几个月后世界的走向会如何也无从预计,所以苏丽钟表坚守当下的本份,持续自强不息,准备下一个挑战。
说到传统,我们把话题讲到近年大力挑战制表传统的智能腕表,我问Peter智能腕表对一向只销售传统高级钟表的苏丽钟表的影响,他说:「其实智能腕表的出现,对我们生意的影响不大,毕竟智能腕表的科技与传统钟表不同,如阅读讯息、统计步数等,客户群自然也大不同;传统钟表的价值在今天除了阅时以外,更是工艺的展现,是艺术品。」
Peter说:「对吧,其实这是两码子的事,你可以拥有一枚高级腕表回来欣赏,同时亦买一枚智能腕表迎合生活需要,没有冲突的。」所以苏丽钟表从未因为智能腕表的出现,而惊惶失措地作出什么变革。坚守着最好的东西就是了,这可说是苏丽钟表走过这半世纪的秘诀。
苏丽钟表屹立香港60年,从云云品牌中,至今,只保留了两个最重要品牌。在新的领导人带领下,公司的形象管理,以及对社会的关怀皆注入了新思维。期待公司会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