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表
复刻表

GRAND SEIKO在创立60周年之际发表的这枚T0机芯,不仅在技术层面是腕表历史上的第一枚将陀飞轮与恒定动力装置remontoir同轴整合的概念机芯,在意义上更是回归GRAND SEIKO挑战精准度极限的初衷,运用六十年来累积的制表技术基础,进一步挑战进阶制表工艺的「承先启后」之作。

全面解析,GRAND SEIKO概念机芯:T0(上)精准之外还要更精准的职人执念-复刻表

T0(T zero)的最高精准目标:
保持扭力一致的初始状态

GRAND SEIKO从2017年品牌正式独立开始,便确立了「打造国际化高级制表品牌」的方针。一方面陆续在世界各主要城市设立专卖店,同时成立北美与欧洲的海外分公司积极拓展海外据点。另外在提升品牌定位方面,除了取消double name logo的面盘改版,以及打造全新雫石工房作为生产据点之外, 2020年为GRAND SEIKO创立60周年志庆的各种纪念表款,还有全新机芯9SA5与9RA5 ,都受到表友们的相当大的关注。其中,具备全新双冲击式擒纵的9SA5 ,作为品牌下一代的基础机芯,从工艺到修饰风格都经历一番可观的升级,格外受到瞩目。不过GRAND SEIKO要带给大家的惊喜还不仅止于此。就在GRAND SEIKO台北101专卖店开幕的隔天,整合remontoir恒定动力装置与陀飞轮的全新概念机芯T0 (T zero)正式公诸于世。

相对于被定位为品牌第三代量产机芯的9SA5 ,开发时间稍早的T0则被定位为GRAND SEIKO的概念机芯,不仅在技术上促成了9SA5的开发成功,更是作为品牌六十周年「承先 启后」概念的体现。在传统文化中, 60年为一甲子是时间轮回的一个循环周期,意味着GRAND SEIKO正处在一个完结与起始的关键点,必须先站回原点才能迈入下一个阶段的循环。而GRAND SEIKO的起点与初衷,正是站在传统制表工艺的角度来寻求绝对精准度。秉持这样的初衷, GRAND SEIKO运用经60年淬链的制表工艺,持续挑战传统制表的精准极限。由品牌制表大师川内谷 卓磨( Takuma Kawauchiya)主导设计的T0概念机芯,正是在这个思维下所诞生的作品。

以精准度极限的目标作为核心概念, T0分别透过陀飞轮和remontoir恒定动力装置,来解决地心引力与发条扭力这两个影响传统机械腕表精准度的宿题。而川内谷 卓磨更进一步挑战工艺极限,将两者做了前所未有的整合。其中陀飞轮作为地心引力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GRAND SEIKO的第一枚陀飞轮(其实先前还有CREDOR的Fugaku 「富岳」陀飞轮腕表作为技术背景)。至于运用remontoir恒定动力装置,解决发条扭力不均进而影响钟表精准度的问题,则是这枚T0机芯最重要的课题。在T0这个充满着浓厚的实验氛围的命名,字母「 T 」代表「力矩( torque)」而不是陀飞轮( tourbillon)的缩写。在机械工程中,发条释放产生的力矩随时间流逝持续变化, T0意指扭力尚未随时间流逝开始变化的初始状态。发条扭力不均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不同的设计逻辑与机械结构。而川内谷选择采取remontoir的理由,得从发条扭力的原理说起。

关于「精准度」
GS
想挑战的是……

发条是机械装置中常见的动力来源。比方说我们小时候都玩过,只要上紧发条就能前进的铁皮玩具,靠的就是发条发散时所产生的扭力来带动铁皮玩偶前进。你会发现发条玩具从启动到完全停止这段时间的运动速度并不一致,而是呈曲线递减,这意味着发条发散时的扭力是随着时间递减的。同样采用发条作为动力来源的机械腕表自然也有相同的状况,而扭力不均会造成机械机芯的擒纵系统运转频率波动,对机芯运转的精准度造成重大影响。尽管最近几年,机械钟表在发条材质技术已经有长足的进步,但是对于扭力输出不均的宿题只能部分改善,要达到根本性的解决则必须从机械结构着手。

传统上,从机芯的机械结构着手解决发条扭力不均的恒定动力装置,主要可以分为从动力来源(发条盒)均化扭力输出的芝麻链(Fusee Chain),以及从擒纵系统前端均化扭力输入的remontoir 。这两种从怀表时代便发展出来的思维各有优缺点,运用到空间更紧致的腕表机芯中还会衍生其他配适的问题。其中在1994年便由朗格(A. Lange & Sohne)成功移植到腕表机芯的芝麻链,是由发条盒连接金属链条带动圆锥形的齿轮,透过锥形齿轮的力矩变化来调节发条扭力的变化。

这个设计的优点是从动力源头将就将扭力加以均化,有助于提升机芯运转的稳定性;不过这个设计逻辑的本质是透过齿轮的力矩变化来抵消动力前段过大的扭力,相对的会消耗较多的动力。另一方面,芝麻链的工艺相当精巧,对于缅怀古典机械工艺的藏家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但是芝麻链模组的结构相当庞大,整合到紧致的腕表机芯中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所以目前只有朗格、宝玑、真力时,以及独立制表品牌ROMAIN GAUTHIER等极少数品牌才有芝麻链的腕表作品。不过要说到稀有性,搭载另一个解决方案remontoir的腕表作品则更加罕见。

用简单的概念来说明remontoir ,可以将这个理解为机械表的「电容器」,透过一个较小的发条或弹簧将主发条盒传递过来的扭力先加以暂存,再间歇性地释放到擒纵系统。这么一来每次释放的扭力值就会趋近一致。理论上设置remontoir的位置越接近擒纵系统,效果越理想。相较于芝麻链, remontoir模组的架构较小巧,比较容易整合在腕表机芯里,但因为设置的位置是在齿轮系动力传输行程中扭力值偏低的末端,尤其在发条动力末段扭力值降低时,可能会影响remontoir的稳定度甚至停摆,因此要打造出机能稳定,具备实用性的remontoir技术门槛颇高。GRAND SEIKO所打造的T0机芯,为了同时克服地心引力以及发条扭力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将remontoir与对动力品质有更高要求的陀飞轮加以整合,更是一大挑战。

事实上,过去包括FP Journe 、 IWC ,以及像是Haldimann等少数独立制表师,都曾经挑战过remontoir与陀飞轮的组合。其中FP Journe在1999年推出的开业之作Tourbillon Souverain 「 Souscription 」,算是制表史上第一枚整合remontoir与陀飞轮的腕表,从工艺与创意,到设计美学都有崇高的地位,在国际拍卖会上更是难得一遇的逸品。

至于IWC在2018年推出的葡萄牙Portugieser Constant-Force Tourbillon ,则是为成立150周年志庆,展现品牌工艺实力的作品。两款腕表同样都是remontoir整合陀飞轮的设计,不过FP Journe的设计先是将扭力透过簧片以固定频率传输到第三轮,再驱动陀飞轮框架; IWC将remontoir整合在陀飞轮框架内直接驱动擒纵轮,设计方式各不相同。至于GRAND SEIKO的T0机芯将remontoir恒定动力装置与陀飞轮采用同轴的双框架结构加以整合,是前所未见革命性设计!